当前位置: 首页 名家推荐 正文

寻找永恒的精神感悟

管理员 |
1391



也许是上苍的特别恩待,自余会蘸笔墨起,便与笔、墨、纸、砚结下了不解之缘,说不清这是一种偏好,还是命运的定锁,我已视它们为情投手足的朋友。

    少年时,在纸上涂鸦绘描,纯属好奇,旁眼侧望,论余画押颇具一番模样,这分鼓励促成了我平日闲暇时,总喜好照着一些帖子提起毛笔刷一阵子,不知不觉中,从一种无意识的习惯逐步迈上一个相对理性成熟的书画创作阶段。

    90年代末,有缘与启功大师相遇,后拜其学,在先生的教诲下,勤池不辍,去粗取精,摆脱旁杂,用心去思想和挖掘先生笔墨的精髓,恩师的言传身教无论是书艺还是人品、情操、修养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。2002年,余参加了中国书协研修班的系统学习,书画界前辈的悉心指导给我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,放眼沧海,博采众长,吴东民、王祥之、周志高、王仲年等给我的创作均作了世中恳綮的点评,余受益匪浅,收获良多。这些书家的优良品质和艺术修养成为我不懈的精神动力和艺术源泉。

    前人的成就只能影响和疏导自己,但不能落入其囿,余在磨砺笔墨的同时,广泛游历许多全国性的笔会,并通过举办个人书画展,结识了众多良师益友。各地政界、部队、企业、收藏机构……均提供给我取经学习,展示自我的机会,在切磋中我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乏,每一份虚心都会换取一份果实,每一次收获都会增添文化精神的内涵。

    庄子云:“身既无物,何况与名”。这句话化出书者的道悟,同时又解开了作为一个真正书者内心的矛盾。一个书者固然要求名望,但这种名望要建立在其艺术的本源上,这本源是以其艺术生命价值为根基的。也就是说,艺术的成就是要创作主体进入一个“忘我”、“忘物”的大境界,上得了这种层面,艺术的真正价值就会突显并迸溅出来。这是我真正之艺术追求。

    今罗集了近些年余书画创作的一些重大活动纪事,诚不敢居荣沾喜,唯以录余求艺点滴之历程,谨存印记。

汪庆誉

二0一0年六月

声明:原创文章请勿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